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学工作 >> 正文

文化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成果获央广网、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

2020年04月26日 13:20  点击:[]

[大众日报]最终是要培养‘超级记者’”!必威betway手机官网文化传播学院教改实验纪实https://dzrb.dzng.com/articleContent/1176_742816.html

[央广网]一场“马拉松”式新媒体大赛获奖的背后http://www.cnr.cn/sd/gd/20200408/t20200408_525046104.shtml

[山东教育新闻网]必威betway手机官网教改结硕果 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上屡摘佳绩http://www.sdjyxww.com/gdjy/12570.html

一场马拉松式新媒体大赛获奖的背后

“最终是要培养‘超级记者’”

在必威betway手机官网文化传播学院,一个培养“超级记者”的教改实验正在进行。

3月31日,必威betway手机官网文化传播学院的微信工作群里新增了一条消息:今天,2020年第八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正式启动。

“这几乎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接力赛,”发布消息的是该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李百晓,之所以称为接力赛,是因为2019年第七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获奖作品刚刚公布,该院2016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李悦芸、张兴文、李馨蕾的作品《阅读的变迁》(指导教师:程春梅)获得H5作品优秀传播奖;2017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王浩荣、曲朝琪、孔文慧、冷冬旭、刘佳林的作品《育婴师》(指导教师:董小菲 王育红)获得融媒体人物专访APP类二等奖;文化传播学院获优秀组织奖。

在这场历经一年的全国竞赛长跑中,该学院首次斩获奖项,得之不易。这一路,不仅是参赛师生付出心血汗水的创新之路,更是该学院以学科竞赛为平台,从竞赛内涵、课程建设、创新实践能力培养、学风建设等方面,逐步探索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融合之路。

一个探索:跨课组团参赛的开启

刚结束的第七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,由方正电子集团联合中国编辑学会、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、中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、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中数字媒体公司、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,吸引了全国百所高校的近千部作品参与评比,赛程竞争异常激烈,最终评出58部H5作品和13部APP专题。

“真是一年的‘长跑’,”指导教师董小菲感慨,“前一年寒假期间就开始选题策划和课程安排,第二年三月才出结果。”

用“马拉松”来形容这次参赛一点也不夸张,大赛时间跨度之长,评审过程之严谨苛刻,在学科专业竞赛中是极为少见的。大赛2019年3月正式启动,按照赛制规定不仅看作品的质量,也注重作品的传播,因此作品要经历院校初评、区域复评和全国终评三个阶段,评委们都是行业及全国新闻传播类高校的知名专家,评选严格,入围门槛也较高。

在参加过前几届大赛的经验基础上,文化传播学院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战。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。

“我们决定尝试打通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,把分散的新闻实务课和理论课彻底打通,编入一组课程,依托竞赛作品的选题、制作、推广等步骤,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创新。”李百晓说,在学院的统一协调下,2019年1月,《电视编辑基础》《网络新闻实务》《新闻调查》《数字排版技术》《图像编辑》《融合报道》6门课程组建了专业课程群。以对学生的应用型培养为目标,以作品产出为课程群建设的驱动力,对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等各环节进行了整合。六门课程编入一个课程群,授课教师成立一个参赛指导团队,6门课5名任课教师开启了跨课组团参赛的尝试。

“新闻传播相关的专业,实践性较强,需要学生掌握多种实务能力,而课程之间却相互割裂,缺少有机结合,”李百晓说,面对这种矛盾,学院一直以比赛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切入口,探索课程之间的整合渗透。而由于不同的新闻实务课分散在不同学期,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周期比较长的竞赛,以便将不同教师纳入赛程。“新媒体创意大赛的赛程长,就成了我们搞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平台之一。”

显然,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仅仅是竞赛平台之一。在文化传播学院,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成为常态,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、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、“青春中国”山东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、山东省大学生新媒体艺术大赛等,屡屡可见文化传播学院的学子。

“立足实验室管理,抓好专业大赛出口,”李百晓说,这是学院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之一,实验员搜集与学院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、专业比赛信息整理成册,及时将大赛信息适时推送给学生、教师及学院各教师工作室。而任课教师则立足课程教学,在学期初就开始选择相关联的比赛植入课程建设,提前酝酿培养,并组织学生积极有序参赛。

教学中融入专业竞赛,俨然已成该学院的实践育人的特色模式,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、具备新闻实务能力的“超级记者”。

一次摸索:分还是合?以实践教学效果为指挥棒

跨课组团其实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如何调动教师、学生的积极性?如何选题创意推出高质量作品?实际教学过程和赛程是否契合?一系列的难题还摆在面前。

建章立制是一剂强心针。该学院优化调整了学院各教师工作室,成立了文化传播学院大学生学术实践中心,并制定了《文化传播学院大学生学术科技奖励办法》等,理顺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任务,为参赛教师及学生提供了政策、资金等保障支持。整个学院师生全力以赴动了起来!

2019年3月刚开学不久,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赛程发布,5位教师发现这一届大赛的主题与寒假期间商定的主题“家国70年的变迁”不谋而和,他们兴奋之余更多则是担忧。

“我们能想到的主题,其他院校应该也能想到,”指导老师王育红说,在集体备课时,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并体验到组团之后课程的整体性,5位教师首先设计了针对6门课程的大型融合实训项目集,确定统一主题,确定好各门课程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,完成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作品。2019学年,这6门课程确定的总主题就是品读家国70年,总体思路就是针对该主题,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,引导学生根据新媒体创意大赛的要求,分别创作适合于纸媒(图像编辑、数字排版技术)、电视(电视编辑基础、新闻调查)、广播(电视编辑基础)、新媒体(网络新闻实务)中等不同媒体类型的作品,最终通过《融合报道》这一课程引导学生将不同课程中所搜集创作的素材或作品,融合到一个更加完整的报道中。

“新中国成立70年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,作品选题容易撞车,如何在比赛的选题中脱颖而出呢?”经过讨论,大家决定结合学校女性研究的优势,深挖身边普通女性的生活细节,在家国70年的变迁中,展现出平凡女性的风采,发现女性的力量。

根据这一选题方向,指导老师分别与班级学生进行了沟通,参赛班级的学生行动也很迅速,很快递交了选题申请表,5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提交的选题进行了集体讨论,从每组学生提交的至少三个选题中,帮他们一一敲定了最终题目。

选定题目并联系采访对象后,遇到了一个新问题。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作品种类丰富,涉及的知识不尽相同,作品多、指导老师多,意见和想法就多,在联合指导的过程中,能够给学生很多启发,但同时也令学生会不知所措,拖慢了学生作品的进度。

该分开的分开,该合璧的合璧!5位教师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,将各自的指导情况相互交流。最后决定,对学生按教师进行定向分配,每人2-3组对点性指导。这样,教师在给出自己指导小组的意见后,在微信备课群将指导的情况跟其他人及时分享,其他人如有意见或建议,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供他参考。

“由此,既能保证学生对接的教师,始终是一人,但又能体现出5人教师团的整体指导优势。”指导老师王展说,这一切都是摸索着来,但是整个团队的原则就是一切以教学效果和竞赛为指挥棒,服务实践教学目的。

一次成长:逼着自己去学会去理解,真的很飒

培养人才是教育永恒的目的。在整个赛程中,学生们的表现也让指导教师们动容。“他们真的是变化很大,不论是专业实践能力,还是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,都有了很大提升。”王育红感慨道。

参赛的主角是所授课程班级的学生们。选题确定后,学生小组立马开始联系采访对象。采访马套村的小组,在选题审核通过的当天下午,就去了村里,看场地采点,为了节约来回的交通成本,他们去一趟就一刻不停地选角度拍拍拍,直到拍到自己满意的镜头为止。

获奖作品《育婴师》的拍摄小组,为了捕捉小朋友起床前的一瞬间,同时又不打扰到小朋友的正常生活,每天7点就把机器架在小朋友的床边,终于在第3天拍摄到了想要的镜头。“我们都知道这次大赛对作品要求很高,”小组成员王浩荣说,所以必须拿出专业的水准,把老师教的知识和技能化为实践能力。

除了参加这次大赛外,学生作品还可以参加其他相关的专业竞赛,比如马套村的视频就拿去参加了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,并获得了优秀奖。“这些奖项将极大的增强了学生们的专业自信,为将来他们踏上社会和工作岗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”董小菲说。

除了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,参赛学生在人际沟通、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和感悟也不断深化。采访济南面塑红人的小组,起初屡屡遇挫,采访对象刚开始对他们置之不理,不予配合,他们一度崩溃大哭,但在老师的劝慰和指导下,他们学会了理解采访对象,一直蹲在现场,在不打扰采访对象的情况下进行拍摄,最终打动了采访对象,对他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
“有时候我们感觉一个人冷冰冰的,可能只是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她。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,需要的是时间和深入的接触,而不是靠报道、视频和文章。”人物专访《面塑奶奶》拍摄小组的成员杨建君在记者手记中深有感触,最后她还写道:“我们一起看过凌晨五点的朝霞,一起挤过傍晚七点的公交车,一起在不断电的小阳台通过宵。相信那些烦躁过又欣喜过的日子,将来一定会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。”

“从一开始不会提问,不会拍摄镜头,不会与人有效沟通,到现在敢去大街上街访,敢给陌生的采访对象打电话,敢独立拍摄小短片,这一年真的是收获满满。”这是多数参赛学生的心声,他们坦言很多东西是在课堂上学不来的,参加大赛能够逼着自己去适应这个专业,适应这个社会,“真的很飒!”

新的一届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已经开启,文化传播学院的师生再度踏上新的征程,期待这个过程更“飒”!

链接:

一个体系的探索:

课、证、赛、研、创“五位一体”的实践教学体系

在一系列专业竞赛的融合渗透教学改革的尝试中,该学院一个教学体系正在逐步成型。

“我们学校的发展定位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,以社会需求为导向,立足于实践教学改革,”李百晓说,因此学院制定并实施了课、证、赛、研、创“五位一体”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改革措施,拓宽了专业内涵式发展路径。

课,是重点抓好优质课程建设。他介绍,目前,针对独立实验课等作品直接“输出型”课程,重点实施优质课程建设培育计划,逐渐取消模拟性演练式考核引入实战,直接采用社会大赛的参赛标准要求作为课程结课考核方案,所有作品经过学院实验室的进一步整合制作后,全部投向比赛。“这种对结课的考核方式的确有些大胆,”他说,但是也的确有效。

证则是鼓励学生多考取专业类证书。对此,学院多方拓展资源,联合方正公司对部分学生进行了“方正电子编辑排版师”和“方正电子媒体设计师”等考证指导。据学生反馈,通过考证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。

“专业大赛的参与过程中,离不开实验室管理。”他说,实验员搜集与学院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、专业比赛信息整理成册,将大赛信息适时推送给学生、教师及学院各教师工作室。任课教师则要立足课程教学,在每一个学期初开始选择合适的比赛植入课程建设,提前酝酿培养,并组织学生积极有序参赛。

科研能力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,因此该学院还鼓励学生申报课题,发表学术论文,培养科学研究能力。对此,学院整合各教师的个人工作室,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特长,建立大学生学术实践中心,鼓励学生积极申报课题、发表学术论文。

“双创”教育是实践教学中的重点之一,该学院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,促进学生“知识、能力、素养”的培养模式向“深耕、产出、创新”的工作模式转换,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进行深度融合,注重教学成果的创新性转化,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宽口径应用型人才。另外,学院还立足于实践教学改革,组织教师进行参赛经验交流,将个体智慧转化为集体经验,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、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综合水平。

上一条:文化传播学院在“学习强国”山东学习平台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喜获佳绩 下一条:文化传播学院师生在第七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喜获佳绩

关闭

版权所有:必威·Betway(中文版)官方网站
联系地址:山东济南长清区大学路2200号 邮编:250300 联系电话:0531-86526670